我喜歡靜,不喜歡鬧。
已經連續10多年在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乃至整個春節假期都坐在書房里專心讀書。
這已經成為我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曾經有朋友告訴我,人生的追求有三個層次,即:富、貴、靜。他告訴我,最高境界應該為“靜”。
我笑著對他說,我沒有“富”和“貴”,惟有“靜”。
他笑著說,從你的名字就能看出來,它,無形、無色、無味;它,水滴石穿。
大富大貴是我們不少中國人畢生的追求。富,通俗地講就是錢有多少;貴,通俗地講就是官有多大。
追求“富”和“貴”,我們不少人活得很辛苦,他們在塵世的喧囂中四處奔波,卻不知幸福安定的家園為內心的那一片靜謐。
一次到重慶出差,和一家上市公司的創始人聊天,他告訴我他擁有了“富”,卻沒辦法得到“靜”,他講他一次去北京,和一些院士們在一起,總感覺到自己低人一等。那些院士,錢并不是太多,但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令人傾羨的崇高境界。
境界是一種修煉,使人心靜心怡,這絕不是一般有錢人便能修煉到的。其實,人生最好的修行即是心凈、心靜、心境。
稻盛和夫有了“富”和“貴”后去追求“靜”,他60多歲去寺廟修行,皈依佛門。他說,通過修煉,磨練靈魂,提高心智,賺錢只是順便的事情。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煉人格的“修行”。他的這句話成為了不少人的座右銘。
記得10多年前走上企業咨詢輔導的這條道路,我本來并不喜歡這份職業,但那時家庭經濟十分拮據,經常入不敷出,為了獲得客戶的認可,提高自己的收入,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工作,由于很長時間的全情投入,我慢慢喜歡上了這份職業。
人們有時對工作的興趣,其實是被生計“逼”出來的;即使是你原來并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由于你對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就產生了感情,就賦予了熱愛,最后,工作不再是工作,它演變成了你的一種生活方式,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當工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就不再孤獨,就能承受各種挫折,就能享受內心深處那份別人很難看得懂的寧靜。
我想,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說“人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還記得在老家寧鄉黃材的童年時,大年初一,父母親讓我們兄弟幾個去伯父家拜年;大年初二,父母親帶上我們兄弟幾個去寧鄉流沙河外婆家拜年,拜完所有親戚家的年,需要好幾天。
那時,去長輩家拜年,總是特別開心,清澈而單純的心靈里只有濃濃的年味。
如今,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坐在深圳家中的書房里專心讀書,心靜如水,安之若素,依然清澈而單純的心靈里還是寧鄉童年時那濃濃的年味。
讀書也是有好處的,不知不覺,這10多年里,我做了超過150萬字的讀書筆記。
曾經聽到一位名師分享,你的日積月累,會讓別人望塵莫及;換句話說,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我的名字與海、與江、與水有關。
水的水滴石穿是一種堅韌,水的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水的動靜兩儀是一種活法。
作者簡介
姜上泉,近20年來成功為155家全球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和大型上市公司進行培訓與輔導,曾受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授課。
近20年來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培訓、咨詢產品貫通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階層,高層通過《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學經營、做規劃;中層通過《業績突破—精益管理系統》學管理、做改善;基層通過《夯實基礎—卓越班組系統》學執行、做典范。
說明:姜上泉導師原創文章,引用與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